登錄 | 注冊  收藏本站 | 在線留言 | 帳篷百科 | 24小時免費咨詢熱線 400-090-8208
  • 1
  • 2
 > 帳篷故事

救災充氣帳篷的故事

救災充氣帳篷的故事

 一頂救災充氣帳篷的故事

本文講述的是在“7·22”岷縣、漳縣交界6.6級地震發(fā)生之后,三個普通人因為一頂救災帳篷而相關聯(lián)的故事。

災民陳有忠;

    站在陳有忠家的院子里朝對面看,一座座長滿各種樹木的大山生機勃勃,滿目的綠色讓人感覺身心舒暢。

今年50歲的陳有忠一直就生活在這樣的美景里,耕田種地種藥材,生兒育女養(yǎng)蜜蜂。

    然而,“7·22”地震之后,“農(nóng)民陳有忠”成了“災民陳有忠”。因為,他家的六間土坯房都不同程度地受了損,成了危房。他家周圍另5戶鄰居房屋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壞,和他一樣成了災民。

    受災后,陳有忠馬上通過固定電話代表居住在這草川地社的僅有的6戶人,向草川坪村的干部上報了災情。

    不久,村干部和鄉(xiāng)上駐村干部一起趕到了草川地,在察看完災情后,干部們立刻向鄉(xiāng)上作了匯報,然后決定緊急運送6頂救災充氣帳篷到這里,先解決陳有忠和他鄰居們的臨時生活安置問題。

    等陳有忠在外打工的兩個兒子聞訊趕回家里,一頂救災充氣帳篷已經(jīng)在他們家的院子里支好了。

    全家有5口人,一頂小型的救災充氣帳篷住下完全沒有問題,陳有忠在終于找到了一點安慰??!

    這是全家人在過完年后的又一次團圓。趁著兒女們都在,當晚吃完飯后,陳有忠在帳篷里召開了家庭會議。陳有忠明顯感覺到兒子們在外面見過了世面,如今面對著如此封閉的大山中的家,早已經(jīng)沒有再做農(nóng)民、蹲守在土地上過生活的意思,加上這次受災,兒子們更加理直氣壯地提出搬家的要求。

    確實,比起外面的世界,這里實在是太閉塞了。陳有忠居住的四族鄉(xiāng)草川坪村草川地社,是漳縣最邊遠的村社之一,至今不能通車,在這里居住的6戶人,能使用的較大交通工具只有農(nóng)用三輪車。平時,從這里步行到草川坪村部需要兩個多小時。天陰下雨,這里連摩托通行都很困難。

    兩天之后,當我們問起陳有忠那次家庭會議有什么結果時,陳有忠憨笑著回答:“沒有結果,兒子們也想不出搬到哪里去,再說如果搬出去了,我就沒地種了,這年齡了,又不想打工,我是農(nóng)民,就是靠十根指頭和土地吃飯的?!憋@然,從表面上看,說服了兒子們的不是陳有忠,是生活。但在陳有忠的話語里,我似乎聽到了他心底的聲音。

 

鄉(xiāng)干部閆軍林

    閆軍林把帳篷從鄉(xiāng)上運送到草川地,并幫村民們搭好后再回到鄉(xiāng)上已經(jīng)是7月23日的凌晨3點多了。

    由于草川地不通大車,所以往里面運送救災充氣帳篷,閆軍林和同事們也是費了一番周折。好在這里只有6戶村民,所需的救災充氣帳篷也不太多,用農(nóng)用三輪車就能拉運,否則,閆軍林可能回來的會更晚。

    27歲的閆軍林是今年2月份才考到四族鄉(xiāng)政府工作的。之前他大學畢業(yè)后,并沒有先回家鄉(xiāng),而是去上海一家公司工作了一年。據(jù)他說,上海的公司條件也不錯,工資每半年漲10%,但就是上班交通不便,生活不習慣。當我們問他在鄉(xiāng)鎮(zhèn)工作感覺如何,他笑著回答說:“好得很!”然后他指了指周圍美麗的大山,對我說:“在這里工作,人一天暢快得很?!?/p>

    閆軍林到鄉(xiāng)上工作后,成為草川坪村的一名駐村干部,所以受災后,往全村10個社運送救災物資的工作就責無旁貸地落到了駐村組長樊愛和他的身上。

    7月22日中午,就是他和幾個同事首先趕到陳有忠家所在的草川地社查看了災情,陳有忠家的充氣帳篷也是他和同事們看著搭起的。就從這天起,閆軍林的工作安排和鄉(xiāng)上所有的工作人員一樣進入了非常狀態(tài)。

    由于四族鄉(xiāng)不是漳縣這次地震的重災區(qū),因此當我們到達草川坪采訪已經(jīng)是災后第四天了,而閆軍林在這四天內(nèi),已經(jīng)往村上受災的各社聯(lián)系運送了四批救災物資。也就是在這五天里,閆軍林的電話費已經(jīng)用掉了200多元,用來下鄉(xiāng)的代步工具小摩托車白天幾乎都是整天整天地奔波在鄉(xiāng)村和村社的崎嶇道路上,在他看來,這些都是作為一名合格的鄉(xiāng)鎮(zhèn)干部在非常時期的正常工作狀態(tài)。因為在他身邊的同事們也都和他一樣。

 

民政干部竇玲玲   

    7月22日早晨,竇玲玲剛準備出門上班,就感覺到一陣劇烈的搖晃,她心想,不好,地震了。也顧不上再管家里,作為民政干部的她明白此刻要做的就是第一時刻趕到單位,因為如果哪里受了災,單位將有大量工作要做。果然,等她趕到單位,看見很多同事也都陸續(xù)急匆匆趕到了。緊接著單位領導召開了緊急會議,災害消息也同時不斷傳來,“石川鄉(xiāng)受災嚴重,大草灘受災,四族鄉(xiāng)受災……”

    在單位同事組織往石川鄉(xiāng)運送第一批救災物資的同時,縣上的抗震救災指揮部也緊急成立了,民政局的全體干部職工都被分別抽調(diào)到指揮部下屬的幾個救災工作小組。竇玲玲被編入救災物資捐贈與涉外事務組,具體負責救災物資入庫和調(diào)撥工作。這是一項繁雜而忙碌的工作,因為全縣所有捐贈救災物資的接收和調(diào)配都要通過她經(jīng)手。

    就拿陳有忠來說,受災后,草川地災民陳有忠急需充氣帳篷的信息最先經(jīng)過鄉(xiāng)干部閆軍林傳遞到四族鄉(xiāng)上,再由四族鄉(xiāng)匯總全鄉(xiāng)受災村的物資需求信息上報縣抗震救災指揮部,指揮部將下發(fā)指令下達到竇玲玲所在的工作組,由竇玲玲經(jīng)手從庫存物資中調(diào)撥出來。于是,救災充氣帳篷最終以最快的速度搭在了陳有忠的院子里,暫時解決了陳有忠家的臨時生活安置問題。

    這是地震漳縣房屋遭受嚴重損毀的戶數(shù)達到16988戶,因此救災充氣帳篷成為全縣各救災點最先需要的重要救災物資。災后的降雨,更增大和加速了災區(qū)群眾對充氣帳篷的需求。
    在受災前漳縣民政局僅庫存有帳篷400多頂,受災后上級民政部門又緊急下發(fā)了救災充氣帳篷3000頂,加上社會各界的捐助,目前竇玲玲邊接收邊下發(fā)充氣帳篷共計4452頂,這其中就有向四族鄉(xiāng)調(diào)撥下發(fā)的救災帳篷308頂。一面是災民的緊急需求,一面是社會各界的熱心援助。竇玲玲在需求和援助之間,不停地忙碌。她所在的小組也實行24小時輪流值班制,因此自從地震后她就再也沒回過家,吃在崗位上,住在單位里。就連我們對她的采訪,也是緊跟著她在救災物資接收點上,利用她的工作間隙完成的。   

    其實,起先她一直都拒絕采訪,直到我們反復說明,我們并不是進行典型采訪,她才答應了下來。

 當時我們對話如下:“我們不是采訪典型,我們就是采訪救災過程中幾個極其普通的人來講一個普通的故事?!薄班?那就好,因為我不典型,只要普通的那就好?!彼@么說。